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讀后感作者(合集4篇)
時間:2024-02-04 10:10:45 瀏覽:23817
在這個假期,歷史系主任給我們歷史系學生推薦了很多經典書目,我選擇了《天朝的崩潰》這本書,閱讀后感想萬千。
提起鴉片戰爭,每一位國人都能說出幾句相關的歷史,但是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其中的有些事情并不清晰明了,仍然存在著非常多的疑點。難道這一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戰役真的是表面看起來的那么簡單嗎?而在茅海建先生的這本書里,我們的疑問大部分都得到了答案。
這本書講述了與鴉片戰爭相關的一系列重要史實,力圖以當時的道德觀念、思維方式與行為規范去理解歷史,使許多在今人看來是荒謬的現象得以顯示其在當時環境中的“合理性”。同時,通過對有關人物及其言行活動分析,觀察清王朝在歷史轉折關頭的作為,揭示歷史進程中的偶然與必然。總的來說,這本書對于我們的歷史思維的養成具有非常大的參考價值。
這本書的一開始,講述的是有關琦善賣國的內容。作者從對琦善心理活動的探究、從琦善賣國的動機探究以及對琦善賣國罪名的深究,都向我們表明了琦善并非使人們口中的賣國賊。但那又是因為什么人們對琦善一直存在非議呢?茅海建先生提出了忠奸理論和“奸臣模式”,并非是鴉片戰爭史獨有的現象,而是中國傳統史學的常用方法。因為這種理論和模式具有掩護君主、掩護道統的特殊功能,因而屢屢被官僚士子們用來解釋那些不能解釋或不愿解釋的歷史現象。但是,這種理論的"局限性非常大,所以我們在閱讀有關著作的時候,必須進行認真的思考和探究。
接下來,茅海建先生又從武器裝備、兵力與編制、士兵與軍官方面為我們作了當時清政府軍事力量和英國軍事力量的對比。讓我感到驚訝的是,當時清朝的軍事力量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么落后,事實上,從明末開始,中國就已經接觸到了西方的火器。換句話說,我們面對的并不是落后的兵器與先進的火器的對抗,而是槍的射擊速度、炮的射擊角度等細微差別帶來的嚴重后果。
有一句話這樣說:“細節決定成敗”。放在那時,真的可以說是無比確切了。正是這小小的差距,讓那場戰役中的清朝輸的慘不忍睹,被迫打開國門,從此開始了屈辱的中國近代史。在書的最后,作者寫了這樣的一段話,讓我頗為震撼,也把這句話作為我這非常淺薄的讀后感的結尾吧!“
150多年過去了。19世紀是中國人屈辱的世紀。20世紀是中國人飽嘗人世間一切艱難困苦的世紀。21世紀呢?人們說,19世紀是英國人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人的世紀。21世紀呢?也有一些黑頭發黃皮膚的人宣稱,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可是,真正的要害在于中國人應以什么樣的姿態進入21世紀?中國人怎樣才能贏得這一稱號——中國人的世紀?”
茅海建先生的《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考據詳實,細節豐富,情懷深遠。讀罷,對鴉片戰爭的歷史有了全新認識。歷史的種種似曾相似之處,也不禁讓人唏噓。掩卷時天光漸亮,靜謐被各種聲響打破,新的一天開始了。
作為一般讀者,這一段歷史,確是熟悉而又陌生的。書中有許多此前熟悉的名字:林則徐、關天培、琦善……也有許多熟悉的地點:虎門、天津、南京……在歷史的畫卷中,一一展開,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歷歷在目。
但當我們跟著作者,循著詳細的史料切近的考察時,通常意義上的紅臉與白臉、忠和奸,都陷在大清天朝崩潰的大泥潭里,展現出更加豐富的側面來。從道光皇帝到封疆大吏,到三元里的村民,他們的生活傳統、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從今天的眼光看來,既陌生又熟悉,既隔膜又親切。
以現在的眼光看來,這種陌生和隔膜的感覺,來自于清王朝“天朝上國”的固有認知與外部世界飛速變化之間的巨大反差。
眾所周知,鴉片戰爭之前,中華文明以強大的農耕文明和儒家文化,在東亞地區形成以中國為中心的漢文化圈。同時形成的,還有歷代君主居高臨下、睥睨寰宇的姿態。這種觀念在清王朝達到頂峰,在閉關鎖國的同時,又將對外的“天朝體系”發揮到了極致。
用作者的話來說,正是:在19世紀極速縮小的世界中,“天朝”本是一個特殊的“世界”。
以及:腳隨之跟入新時代,而頭腦卻依然留在舊時代。
讀書的過程中,有許多感慨,頗似旁觀一個表面光鮮、實則百病纏身的巨人倒下,或是一座巨樓的坍塌。灰燼之中,親歷者們粉飾者眾,反思者鳳毛麟角,作者的評點熠熠閃光。
《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是茅海建的作品,從明朝末年海禁開始標中國走向了固步自封,走向了保守,對于今天和美國的貿易沖突被叫做貿易戰
是有原因的,其中鴉片戰爭就是貿易引起的戰爭。所以英國用武力的目的是開放通商,讓鴉片合法化,而清政府認為掌控著世界大量的白銀和對茶葉、瓷器的供給,這些足以讓英國人俯首稱臣,這些錯誤的想法最終掀起了這場戰爭。我將從三個角度來解讀,分別是文化、經濟、政治。說起茶葉不得不向大家推薦一款我最近一直在在喝的一款茶葉,口感清香,非常適合學生和上班族,并且簡單易攜帶,價格也優惠,大家快搶吧!!!!
在書中有寫到”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英國最先進的事物,經過儒家教義的折光,頓時變為最荒謬不堪的東西。君主立憲,在皇權至上面前,有如大臣擅權;經商貿易,在農本主義面前,顯為舍本求末;追逐利潤,在性理名教面前,只是小人之舉;至于女王主位、男女不辨,更是牝雞司晨之類的“夷俗”;即便令人興嘆的西方器物(鐘表、玻璃、呢羽等),享用賞玩收藏之余,仍可斥之為“壞人心術”的“奇技淫巧”。無怪乎海通200余年后,中土的官僚士子們并未折服于西方,反堅信于中華文物制度遠勝于“西夷”,盡管他們在一個事實方面已經達成了共識:西方“船堅炮利”。“所以在皇權的無限放大中我們有了一種盲目的自信,有了一種天朝上國的幻想,而殊不知英國在經歷了工業革命后社會形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從最初的農業國搖身一變變成了工業國,而我們始終在傳統觀念的加持下選擇保守,不得否認的是自古以來我國都是農業大國地大物博在儒學思想的推動下我們一味地追求訓古,追求不變,將新興事物作為奇技淫巧,認為不管是在制度還是文化上都領先于世界,在這種社會形態下所有的資本主義萌芽都會被扼殺在搖籃之中,重農抑商的思想無法將商業推動起來,而資本主義萌芽是推動工業化發展的前提之一,所以在一開始的博弈中我們就落后于西方很多了。其次八股文、文字獄的盛行壓制人們的思想,在思想上無法沖破固有的牢籠自然不會有新思想的誕生。清政府是滿人建立的,滿人并沒有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會產生文化自卑,想要鞏固統治只能改變和毀滅漢人的文化,來實現自己的愚民統治。
政治方面,”在皇權至上的社會中,天子被說成至圣至明,不容許也不“應該”犯任何錯誤。盡管皇帝握有近乎無限的權力,因而對一切事件均應該負有程度不一的責任;但是,當時的人們對政治的批判,最多只能到大臣一級。由此而產生了中國傳統史學、哲學中的“奸臣模式”:“奸臣”欺蒙君主,濫用職權,結黨營私,施橫作惡,致使國運敗落;一旦除去“奸臣”,圣明重開,萬眾歡騰。這一類模式使皇帝避免了直接承擔壞事的責任,至多不過是用人不周不察,而讓“奸臣”去承擔責任,充當替罪羊。若非如此,將會直接批判到皇帝。這就沖犯了儒家的“禮”,是士人學子們不會也不愿去做的。”此時此刻的清王朝已經走向了皇權的頂峰,從議政大臣到南書房,再到后來的軍機處,軍機大權都由皇帝一人裁決,而軍機處的設立是讓專制皇權發展到頂峰的重要標志。我們反觀此時的英國,英國已經走上了君主立憲的道路,君主立憲本質就是貴族和國王和解,架空國家,貴族瓜分國家權力,有事商量著來,沒必要斗個你死我活,等于說在相同的時間清政府和英國在做兩件截然相反的事,并且從國家的大體政策上先是海禁后是重農抑商,這讓我們這個農業大國只能安分于農業,而這一切的目的也無非因為幾個字——鞏固統治。
最后從經濟上來看,“當權力與金錢一樣上市流通之后,即刻產生威力無比的社會腐蝕劑,當軍隊將財神像奉為戰旗時,腐敗已不可逆轉。世界上可以有一萬種罪惡而安然無事,唯有一種足以致命:執法犯法。曾任福建汀漳龍道的張集馨向以“整頓”出名的林則徐討教,如何改變福建水師兵匪一家的局面,林對曰:雖諸葛武侯來,亦只是束手無策。而后來督練湘軍的曾國藩,更是一針見血:國藩數年以來,痛恨軍營習氣,武弁自守備以上,無不喪盡天良!“首先在這里我提出的是最嚴重也是最為致命,更是從古至今困擾社會不安定的最大因素“腐敗”,這個我們后面講。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從明朝始至鴉片戰爭初期,我國在對外出口貿易中始終占據著主導地位,世界上32%的白銀都流入了中國,西方的火與血的殖民掠奪到頭來中國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再加上我國嚴格的海禁政策造成了世界白銀大量流入中國但卻流轉不出去的局面,當時的經濟繁榮度就連如今的超級大國美國見了都分外眼紅吧在這一系列的貿易不對等下英國想將鴉片在中國合法化以此牟利,卻遭受到了林則徐等人的強烈抵制,在得知中國的繁榮如泡沫一般一碰即碎的前提下發動了鴉片戰爭,而造就這一切的原因便是腐敗問題,當時不可一世的八旗兵已無能上馬提刀之人,各地各級政府層層剝削壓榨早已讓這個龐大的帝國千瘡百孔,如朽木一般風吹便倒。與其說各朝各代的改朝換代歸結于土地兼并,更不如說亡于自上而下的腐敗。現如今的“反腐倡廉“、”老虎蒼蠅一起打“只不過是我們再不能走國民黨覆滅的老路,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要總結歷史帶給我們的啟示。
綜上所述,我從文化、政治、經濟三個角度為大家講解了鴉片戰爭前中國與英國的區別,分析了鴉片戰爭的矛盾并不是一個短期的過程,而是經歷了上百年的演變造就的,從文字獄的思想束縛,到海禁、重農抑商的國策再到經濟上的外實內虛來向大家剖析的,從三個大點出發簡單直觀。
中國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有喜有憂、有悲有痛。而最讓我難過、讓我觸動最深的是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上的一道傷疤、是中國人的一場惡夢。那時,中國封建社會由于閉關鎖國的政策和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讓清王朝停滯不前、國勢日下、萎靡不振,變成了一只待宰的羔羊。遠隔重洋的西方列強看上了嘴邊這塊肥肉,通過各種手段向中國人傾銷害人的鴉片,蠶食國人的身體和斗志,為武力征服做好準備。后來,果不其然的發動了鴉片戰爭,和無能的清ZF簽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既賠錢又割地,我心情非常沉痛!
國土面積還不到我國十分之一的小日本,在1937年侵略我國,想把太陽旗插在我國的領土上。經過先輩英烈的英勇頑強抗戰,小日本投降了。現在小日本又想侵略我國,癡心妄想地想把我國的釣魚島納入他們的版圖。我想:連我都不答應,全國人民能答應嗎?現在的中國在GCD的領導下,無論是經濟、軍事,都以走在世界的前列。要槍有槍、要炮有炮,已經由羔羊變成了一頭威武的雄獅。我不由開心地笑了!
我要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努力掌握克敵制勝的本領,繼承和發揚老一輩先烈的英勇斗志,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強大,消滅一切來犯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