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易近人讀后感匯編4篇
時間:2024-03-10 20:10:29 瀏覽:96677
近期我閱讀了《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這本書,很高興能和大家分享我的讀書心得,書中習近平總書記的巨大人格魅力和平易樸實的語言風格使我感受到了語言的力量,真是感受良多,收獲頗豐。
在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風格清新質樸、內涵深刻,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真心話、大實話,這也讓“習式語言”風靡網絡。習近平的語言力量源自何處?《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一本學習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通俗理論讀本,為我們揭開了謎底。
20xx年7月11日,習近平在看望河北省正定縣塔元莊村干部群眾時說:“這里我很熟悉,當年下鄉就騎自行車來的。今天就是來聽聽大家,看看鄉親們,接接地氣,充充電。”“接地氣”與“充充電”,多么生活化的語言,這需要領導干部深入基層,像群眾學習。這些語言使一些“高大上”的治國施政理念,恰恰最“接地氣”,最直接明了的說出來,大家都想說都明白有又都通俗易懂的道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善于用講故事、舉事例、擺事實的方式同頻共振、凝聚共識;善于用大白話、大實話和群眾語言深入淺出、解惑釋疑;善于用聊天式、談心式的語氣娓娓道來、觸及心靈;善于用可親可敬、平易和藹又從容淡定、沉穩大氣的肢體語言和語態眉宇傳神、靈動善融。這種語言風格和特點,充滿吸引力、感染力、感召力。現就讀該書談一下我個人的初淺感受。
一是我覺得這種語言力量是來源于基層實踐和人民群眾,很多俗文俚語就是向基層群眾學習的。老百姓的話影響著總書記,他把這些平常話進行提煉,變成老百姓耳熟能詳的語言和人民群眾產生共鳴,具有了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使很多人都覺得習近平的講話特別貼近生活,貼近人民群眾。也給了我很深的感觸,要勇于發現自己身上的錯誤與不足,并及時去改變它,進一步的完善自己,跟進時代的變化,古人云,“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意思是說,千里長的大堤往往因為小小的螞蟻洞穴而崩潰。就此而言在反復倡廉這一重大任務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抓早抓小”很重要。并且在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二是“中國夢”,這是習總書記在2012年11月29日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一個用語,一經提出便為全社會所熱議。習總書記的論述,從人皆有之的“夢”入手,讓老百姓對抽象的民族使命有了具體的代入感:“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2013年4月我通過面試來民委服務局工作,讓我真正的接觸到了民族工作,在為全國少數民族的優秀代表服務中我感到非常榮幸。記得最深一次是新疆民族團結模范來我委演講,從他們的個人事跡中讓我重新認識了新疆民族的朋友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民族互助團結友愛的精神。我們是幸運的,因為出生在這樣一個繁榮富足的和平美好的時代,和許許多多不同的民族兄弟在一起生活學習和工作,所以我們更是幸福的,感受著不同民族的文化。
2014年春節,習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說:多民族是我國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國發展的一大有力因素。各民族共同發展了祖國的錦繡河山、廣袤疆域,共同創造了悠久的中國歷史、燦爛的中華文化。我國歷史演進的這個特點,早就了我國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錯雜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
在民委機關工作有兩年多的時間,雖說我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但是能為大家服務的滿意是我的本職工作,尤其是能為王正偉主席服務我倍感光榮。
今年4月王主席到云南怒江獨龍族調研時指出,“全面建設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說少”,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作出的莊嚴承諾,表明了帶領各族人民同步奔小康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我覺得王正偉主席跟著習總書記的步伐也特別接地氣的走進獨龍族群眾,走進貧困山區,也為民族地區服務奠定了更好的基礎。作為民族部門的工作人員我無比自豪,領導的一言一行感染著我對民族的熱情,也讓我對黨無比的尊敬和崇拜,今年初我鄭重的遞交了入黨申請書,讓我在不斷的學習和感悟當中又離黨組織更近一步了。
讀完《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感覺其實做好自己并不難,要勇于發現自己身上不足,思想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地提升自己,做事要堅持不懈,在以后的生活中做事會從小事做起,長期堅持,我想我的人生就會更加的完美。結合工作我能積極肯干,能在民委這么好的氛圍中工作使我的個人素質修養也提升了很多,在周末的空余時間還可以去中央民族大學上課繼續給自己充充電,在學習中勤思免進,加強自我修養,要牢記黨的宗旨,加強黨性修養,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弘揚清正廉潔的傳統美德,清白做人,從思想、品德,行動上從嚴要求自己,做一名有理想的好青年。
民族團結一家親,讓我們共同建設美好的家園!“中華號”巨輪乘風破浪、順利前行,關鍵靠黨來掌舵,靠黨來掌握方向。要堅持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提高管黨治黨的能力和水平,靠“自身硬”凝聚起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愿我們從當下做起,從點滴做起,去實現我們偉大的民族復興夢和人民幸福的中國夢,創造無愧于歷史的輝煌業績,讓世界拭目以待吧!
讀了這本書后,讓我心里感覺很充實。這種充實不僅是表現在時間上,還表現在思想上。當然,讀完一本書總會有那么一兩個篇章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本書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篇章倒沒有,但有一句話,我還是印象挺深刻的,那句話是這樣說的:夢想是人們期望達到的一種高度、一種目標,是人們凝聚力量、不懈奮斗的動力。中國夢是當前中國建設道路中最火熱的一個詞,夢想每個人都有,夢想有大有小。為什么會有夢想的存在?那是因為人們都對未來充滿了期望與美好憧憬,是對未來的渴望與要求。
我讀的是軍事卷,強軍夢同樣也是當代中國建設道路,綠色軍營中的一個熱詞。強軍夢,是中國夢的堅強保證。深刻認識軍隊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人民軍隊再出發。從嚴治軍是建設強大軍隊的鐵律,古語說的好:慈不掌兵。的確,如果一個國家軍隊稀稀拉拉、松松垮垮,就不成其為軍隊。就打不了仗,打不了勝仗。當代軍隊的訓練要求是什么?是要培養一支革命英雄人民軍隊。要能打仗,打勝仗!要為捍衛國家主權,守護國土完整時刻準備著。當代軍隊要追上世界前流軍隊的步伐,要建設屬于中國的世界一流軍隊。一個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那是不行的,這個社會講究的是合作,要在合作中發展,在發展中進步。綠色軍營當然要注重這些問題,小小的細節能決定一件事務的成敗與否。這個觀點我相信大家都是毋庸置疑的。
作為一個當代的大學生,端正自己的心性、思想那是很重要的。我們要學習軍人那樣的剛強正直、無所畏懼的氣質和品性,要勇于擔當,無論遇到多么強大的敵人和困難,都一往無前、英勇奮斗。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性格、品性當然也就不同。就拿我來說吧,我是一個很內向的人,但我又特別想和大家一起融入大集體,但這是很矛盾的。所以每次看著同學們在一起玩的時候,我都特別想走到他們的陣營里去。我沒有軍人那樣的品質、心性,甚至就在今天我因為忘記交團員檔案被助班罵,我感到生氣。我覺得我做的是不對的,生而為人,每個人都有第一次,我覺得我沒有尊重助班的工作,她也是第一次做助班,我又有什么資格讓她替我在輔導員面前受氣,挨罵呢?但我有我的態度與姿態。人的一生都是在學習。學習能夠使一個人不斷的成長,慢慢長大吧,不急不慢的那種。但我還是想對因為我而被罰的人說聲:對不起!
孔子說過這樣一句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的周圍都是學習的場所。從師,不一定是要有著高深學問的人,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長處。而他們的長處就恰恰是我們要學習的。一個不起眼的農夫,他的身上的處事學問可能比在理論界獲得一定聲望的大師還要高深,所以切不可以貌取人。綠色軍營里同樣也是,戰友與戰友之間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要學其長處,補其短板。要在共同進步的道路中一個人的優秀不代表全軍隊的優秀。你們是一個集體,是一個家……說到這里,讓我想起了我的班級,我的班級現在最缺的就是合作、競爭和集體榮譽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性格特點,這當然是好的,因為即使你生活的很平凡,但你到底還是限量版,但人是會變的,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作為風電81班的一份子,我們是不是得為班級而改變了?一個班級就像一支軍隊一樣,如果他稀稀拉拉,拖拖拉拉,那么這個班級就會猶如一盤散沙,禁不起風浪。
同學們,我們可以在平日里的生活里放松一下,但在做正事的時候是決不允許有松散的情況出現的,因為那樣的班級是很危險的。一步錯,步步錯。就像一個王朝一樣,等待的只有滅亡。提起你們的精神,端正你們的心性、姿態,展現出你們最好的一面吧。
我來分享一下我最近讀的一本書——《平易近人》。我在企業是負責培訓的工作,那么作為培訓師來說,語言表達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如何用你的言語來打動人心,這是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
語言不僅是人類溝通的載體,更有著影響人、說服人的功能,通過說服人心,來征服人性,最終才彰顯了語言的力量。
我們習主席的語言既飽含大道之義,又不失風趣幽默,既有氣吞山河之勢,又如此平易近人。我分享書中一個例子,很多人理解“武”這個字,就是戰斗,斗爭的意思,而習主席用“以武止戈”這四個字作為軍事斗爭準備的最佳戰略目標。我在本科學習語言學的時候,發現《說文解字》這本書對“武”的解析是,止戈為武,武是由“止”和“戈”二字組成,意思是,武的真正含義并不是動手打戰,而是以武止戈,化干戈為玉帛。習主席也曾指出“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實際上,這便是“以武止戈”的目的。我們中國始終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提倡和平地解決問題,但是,我們也絕不允許、絕不容忍任何侵害到國家主權、國家安全的行為發生。所以,我們要樹立牢固的戰斗隊思想,時刻做好出征打仗的準備,才配談國家安全問題。
“以武止戈”,這看似簡單的語言文字,卻展現我們的大國風范,既能鼓舞人心,團結全民上下萬眾一心,又向全世界表明我們不卑不亢的態度。
讀《平易近人》一書后,最直接的感觸就是總書記的語言通俗易懂,接地氣,用最平實的語言讓我們體會到很多難得的生活感悟、人生態度、做人道理和學習方法。
學習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時就有深刻感觸,習總書記常用打比方、講故事的方式闡釋深刻的道理;用白話、實話等通俗易懂的語言來釋疑解惑。習總書記的“打‘老虎’、拍‘蒼蠅’”、“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打鐵還需自身硬”等表達,簡潔到位,生動有力,既容易理解,又發人深省。
因為長期在基層工作的經歷,使習總書記與基層群眾有著天然的感情,對“接接地氣,充充電”有著強烈的認同。所以作為國企的基層管理人員,我們必須充分認識扎根基層的重要性。在革命戰爭年代,共產黨正是與廣大群眾打成一片,成就了黨的力量之源。不管是井岡山時期、延安時期,還是西柏坡時期,黨就在老百姓中間,“接地氣”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因此,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必須“接地氣”,掌握基層實情,聽取職工心聲。同時,實踐和創新的源泉在基層,通過深入基層,也可以為自己“充電”。同時也能更好地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從而得到廣大職工的認同,推動部門工作順利開展。
學習歷史,以史為鑒。習總書記引用“鑒得失、知興替”,鼓勵領導干部學習歷史文化,汲取人類文明精華。習總書記曾多次強調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尤其對于基層領導干部,學習歷史更是借鑒前人經驗,指導當下工作的重要方法。當今的時代是開放的時代,是變革的時代,作為基層領導干部,在全球化背景之下,需要了解的不僅僅是本國的歷史文化,因為國際化的大環境決定了我們應該要有開放的眼光,要有理解、包容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寬闊胸懷,只有這樣我們的視角才能更寬、更廣,跟得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這是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之后的感慨;“夙夜在公,為民服務”,這是他就職之后對人民的承諾。一句“累并快樂著”,是習總書記在踐行“實干興邦”的諾言,更是他對執政為民的完美詮釋。作為黨的一名領導干部,不管什么級別、什么職務,根本職責就是為人民服務,只有全身心付出辛勞,才能真正踐行自己的職責。從生理層面上來說,“累”是必然的,但更重要的是,通過全身心的投入實現了自己的崗位價值,“快樂”便會油然而生。
《平易近人》這本書為我們搭建了一座橋梁,讓我們透過語言之門感受到了習總書記的人格魅力,他的字里行間都給了我們一種自然而然的信心,使我們在工作與學習中堅持樂觀的精神,從而更加努力工作與學習。相信在總書記的引領下,我們定能創造出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輝煌,為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邁出堅實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