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中的美神讀后感精選四篇
時間:2024-03-04 10:10:35 瀏覽:84179
在風(fēng)雨中飄搖數(shù)千年,其間涌現(xiàn)出的才人不計其數(shù),或是藏書千萬的背景,或是現(xiàn)實殘酷的一課,或是自是胸中有丘壑,造就了他們的無與倫比的才情。而在以往的封建社會中,常常會聽到一句話:女子無才便是德。
多么可悲,在男尊女卑的時代,男人三妻四妾,花天酒地。而女人卻只能獨守空房,謹遵婦道,真的只能這樣嗎?女人便不能擁有自己的事業(yè),自己的才華,自己的幸福?為了生活,只能依靠男人嗎?
或許吧,因為連李清照都逃不開這樣的歷史軌跡。
李清照,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女師人提到她,人們往往會想到“愁”這一字。可是,她也曾是有過天真爛漫的少女時代,待字閨中的羞澀年華,新婚過后的甜蜜時光。
可是,金兵的入侵,朝廷的無能,皇帝的昏庸,生生地將這些如夢般美好的泡沫破掉。夫君得急病過世后,她也想靠自己活下去,帶著珍貴的歷史文物與尚未完成的著作,但事與愿違。在那戰(zhàn)火紛飛的混亂年代,她一介女流,如何生存。所以,她屈服了,她改嫁了。
后來的后來,獨留她一人,隨身的物品也被掠走。她一人在大門之前,一位極其聰明的女孩走過,李清照想將畢生的學(xué)問傳授給她,未料她得到了一個令她一陣暈眩的答案,至此心已死。
才藻非女子也......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者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一生經(jīng)歷無數(shù),為我們留下了精神財富,無論是她對愛情生活的向往和別離相思的痛苦,還是多悲嘆身世,有時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以表達她的愛國思想,她在詞中充分地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一切的一切,她感動了我們,那個總是在蒙朧中黃花落葉中看到一個尋尋覓覓的女神。
歡樂和憂傷的瞬間分割,在李清照的身上得以凸現(xiàn):“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到“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無疑很好地詮釋了什么叫真正“巨大的心里落差”,很多人看來李清照的一生用現(xiàn)代的流行語來描述就著實是一出杯具,其實這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從充滿單純、平和的幸福生活中跌落到充斥憂慮、無奈的陰冷深淵的巨大反差不是常人可以忍受的,但是她在顛沛流離、凄涼愁苦、抑郁不得志的生活中反而散發(fā)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她仿佛是一個跨時代的人,在蕓蕓眾生中唯有她,看破紅塵,堅持理想,一次次向命運反抗,即使?jié)M腔熱血換回的是心灰意冷;與此同時,她的文學(xué)造詣也逐漸走向巔峰……
亂世中美神的美,不僅在容顏的美、自信的美,心靈的美,更在于才藻的美、獨立不遷的美國家不幸詩人幸,多災(zāi)多難的亂世成全了李清照,她的作品之所以達到這樣的高度,是因為她超越了一己的.愁怨,把山河破碎愛巢傾覆的痛楚融入了詩作。
隨著時代的進步,李清照當(dāng)年許多痛苦著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當(dāng)我們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風(fēng)雨時,總能看見那個立于秋風(fēng)黃花中的尋尋覓覓的美神。
文章大體由李清照的簡介,待字閨中,婚后生活,失家之后經(jīng)歷的三大磨難和作者的總體評價四大部分組成。文章這么長,就應(yīng)該有如此結(jié)構(gòu),否則寫成散文就是笑話了。
文章大篇幅講述李清照的三大磨難,當(dāng)然也不吝嗇筆墨地描繪李清照年少時及與丈夫婚后那段光陰的美好、快樂。讀者贊美、羨慕李清照的同時,也為后文同情,為她打抱不平而作感情之上的鋪墊。文章重點突出、比例合理。寫這類文章帶有一邊用史實訴說一邊評價的方式,議論中無時無刻不體現(xiàn)作者對其深刻的理解,以及流露出對其深深的同情,批判世道不公,時代犯錯。甚至?xí)屓擞X得愛莫能助。這種超強的語言感染力離不開作者對史實的精彩描述及議論當(dāng)中修辭的大量使用。
文章還引用大量詩詞歌賦,使文章更富文采,更連貫,也更加具說服力。作者的理解也應(yīng)是從那一篇篇的詩賦中細細品味出來的。
作者贊美李清照思想進步,對待生活多用心,面對磨難選擇堅強,最重要的是能夠?qū)⒆约旱乃胨f寄于詩歌,婉約表達,給予后世精神、骨氣。這會永存于世,世人都會看到李清照,而那污濁的社會,落后的時代,人們早已忘卻,可能從李清照的詩文中瞥見些許,但長留人們心中的只會是她。
李清照貴在生于封建時代卻依然浩氣稟然,所以說她是亂世中的美神。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印象里的李清照感時傷事,我們所接觸到的詞也多是描繪孤獨或是相思之苦。通過文章更讓我了解到她的魅力和曲折的人生。
少女時的李清照,“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回眸間,盡顯少女的嬌羞之態(tài);倚門窺視,卻要借青梅香氣掩飾自己的羞怯。寥寥幾筆將李清照的少女情態(tài)勾勒地淋漓盡致。年少時的她如常人女兒家一樣,天真快樂。很難相信多年之后的《聲聲慢》出自這樣的明麗女子之手。
“五坊供俸斗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李清照出身富貴,卻不貪圖享樂,慨嘆世事。在封建社會,女人都依附男人生存;“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中,女詞人李清照的才華注定使她孤獨一生。
與“花間派”的閨怨詞不同,李清照的詞,前期清新秀麗宛然曲折;后期,雖凄婉黯然,卻感嘆國家大事。
使李清照詞風(fēng)變幻的因由,是常人難以忍受的。“國破、家亡、夫死”一連串的打擊使天真爛漫的李清照墜入無限的愁苦之中“怎一個愁字了得!”。然而,她卻沒有頹廢,改嫁后,面對丈夫的拳腳相加,她將丈夫告倒治罪。李清照剛烈的性情和堅持獨立的人格在現(xiàn)代仍值得我們贊賞和尊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對國家民族的憂心,已將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葉孤舟在風(fēng)浪中無助地飄搖。“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說的便是她清明的風(fēng)骨,可奈何她處在封建社會的底線,這螢燭之光照不亮封建社會的天。
李清照多年的痛苦的事情都有了答案。一介平民仍心懷大志,一介女流仍堅持獨立;從她愁緒漫卷的詞里溢出她超塵脫俗的品格和心靈之美。在車水馬龍的今天,李清照的“愁緒”之美撫平了我們躁動的心。千年后的今天,驀然回首。依稀能望見那佇立的美神,從那清澈的目光里恍惚聞得一首《聲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