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國讀后感精選四篇
時間:2024-03-13 00:10:19 瀏覽:20124
法律永遠是公正嚴肅的。它捍衛著公民的權利,維護著公民的合法利益。任何人不能跨出它所規定的方圓。-就本人對學習法律知識看法:
一、必須培養強烈的法制觀念
法制觀念由來已久,作為我們處在現代社會的人,在法制建設不斷健全、社會文明中不斷發展的新形勢下,個人的社會活動都必須依據法律而進行,因此,更應該學法、懂法,用法、遵循法律。
常常會在電視、報紙的報道中看到一些人沒有法制觀念,不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權利,他們甚至在受到不法侵犯的時候還不知道用法律途徑解決問題,有的選擇暴力、有的選擇忍受。這是一種悲哀,我們要吸取教訓,培養自身的法制觀念,同時也員工進行普法宣傳,只有大家都有法制觀念了,法律才能更好的發揮它的作用。
二、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務實的態度去學習普法知識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質
學法的目的就是學以致用,明白什么是法律所允許的,什么是法律所禁止的,要在法律所限定的框架內做事。學習過程中認識到培養和樹立誠信守法、依法執教、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三、要將普法學習落到實處
普法的學習必須要有針對性,要有所的有所獲,對于個人來講,在普法學習中受益匪淺,通過學習不僅認識和糾正了自身所存在的一些法律盲區,同時通過學法可以很好的指導相關業務的順利開展,對日常工作所產生的積極影響是明顯的。
因此,普法知識的學習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學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我不僅更新了自己對法律的認識,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每個人都享有一定的權利,“平等”的口號不應是嘴上說說而已,落實到實處才擁有意義,否則有法也等于無法了。在提高了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的同時也提高了的自身業務素質,普法學習不能是三分鐘的熱度,今后一定要將普法學習堅持下去,樹立終生學法的觀念。
中國共產黨帶領著全國人民一起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斷努力。時代在不斷的進步,每個時代都擁有著不同的特點,在新時代下“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而一成不變的法律法規不足以滿足社會快速的發展。新時代會出現新問題和新挑戰,所以,國家在實行法律法規的同時,還需要根據新時代的特點和實行原有法律時遇到的問題而不斷地更新和完善。
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家規是維護家庭和睦的基礎,法律是國維持家長治久安的保障。所謂“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其根本目的是為了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王安石的《周公》中有這樣一句話:“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因此,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法律法規就像一把尺子,讓黨員干部日常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始終堅持“打鐵還是自身硬”的態度,要利用好法律法規這把尺子,正衣冠,拂塵埃,時刻鞭策自己,時刻警醒自己。黨員干部擁有國家和人民群眾的信任,這些信任應該讓他們更清楚肩膀上責任的重量,不僅要做到執紀執法相統一,對執紀違紀,執法違法做到“零容忍”,廉潔執法從政,更要在政治立場上堅定立場頭腦清醒、旗幟鮮明。堅定黨的“四個信念”,堅決守牢自己的法律底線,在保持一顆公正的心的同時,還要懂得持之以恒。
同時,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應該在工作中學習運用法律的思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自身法律素養,將法律意識潛移默化到日常的思想和行為中,從而更加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在面對誘惑時堅定原則、捍衛法律底線。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公平正義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貫主張,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核心價值。“法者,天下之公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離不開法治的有力保障。
黨的_屆四中全會著眼于依法治國與公平正義的有機統一,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方面,對以法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出了全方位部署。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踐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以法治守護公平正義的核心價值。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以法治維護公平正義,科學立法是引領。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才能筑牢人們共享人生出彩機會的堅實平臺。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以法治維護公平正義,嚴格執法是關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解決好執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等問題,懲治執法貪腐現象,才能確保法律公正、有效實施,牢牢樹立起法治權威。
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以法治維護公平正義,公正司法是保障。“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無論是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還是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更好服務于民,或是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都是為了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以法治維護公平正義,全民守法是基礎。“法令既行,紀律自正,則無不治之國,無不化之民”。同時,也要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全民積極投身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偉大實踐,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就有了最可靠的保證。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同志《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一書出版發行。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切實肩負起人民法院在推進依法治國中的重大責任,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必須牢牢堅持黨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
十八屆四中全會在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時,以“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基本原則,提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回答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關系這個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明確了基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當前,人民法院面臨的形勢錯綜復雜,任務艱巨,沒有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人民法院工作就會舉步維艱。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帶頭遵守法律。“吏不良,則有法而莫守。”要讓群眾守法,領導干部必須帶頭守法;要讓群眾信任,領導干部必須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要把能不能依法辦事、遵守法律作為考察識別干部的重要條件,不斷提升領導干部依法思維和依法辦事的能力,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
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各級黨組織要切實負起領導和監督本單位模范遵守憲法法律的責任。各級黨組織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斗堡壘。要切實把領導和監督本單位模范遵守憲法法律,作為從嚴管理干部的一項經常性、基礎性、關鍵性工作,貫穿到干部隊伍建設的全過程。要建立健全強化預防、及時發現、嚴肅糾正、堅決查處執法犯法、違法用權的工作機制,讓模范遵守憲法法律,貫穿到干部培養教育、考察考核、選拔任用、日常管理的各個環節,打造一支能干事、會干事、不出事的干部隊伍。
堅持黨的領導,不是一句空的口號,必須具體體現在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上。全國各級法院要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堅持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的論述和要求,認真貫徹,狠抓落實,做到旗幟鮮明、毫不動搖、始終不渝堅持黨的領導,確保人民法院工作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征程中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